我院通过“流产后关爱项目(PAC)”全国初审

2015-02-15 00:00

 

    2014年11月16日,“关爱至伊?携手致远” PAC公益项目三周年总结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我院作为郴州市首家通过“流产后关爱项目(PAC)”全国初审的医院,受邀参加了大会,由党委书记周四学代表我院出席大会并作工作汇报。我院同时成为全国PAC公益项目第五批获得伊爱基金资助的医院
    这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人民网共同发起,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的女性健康公益项目,旨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PAC优质服务示范门诊,为流产后女性提供咨询服务、促进落实避孕措施、保护流产后女性的生殖健康等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模式。本次会议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喻红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秦国英,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书记郭震威、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评审评价项目办公室副主任陈晓红、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程利南、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范光升、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黄紫蓉、人民日报?人民网副总裁罗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医学总监Zig Lang、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发表讲话。
    我院党委书记周四学也在大会中就我院PAC项目的开展情况作了汇报。周四学书记表示,我院会努力做到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喻红秋在致辞中所提出的:创新服务模式,加强项目服务效果跟踪,切实做好流产后女性关爱服务,努力扩大社会效益,使该公益项目在帮扶妇女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医院将加大对该项目扶持,通过全院努力,力争取得全国PAC优质服务项目挂牌。(妇科  黄海芬
相关链接
    今年10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全国启动了PAC流产后关爱优质服务医院建设和评审工作,我院妇科主任参加了申报与评审工作,积极准备,经过专家团队初步筛选后,正式通过PAC项目评审,成为湖南省通过评审的7家申报单位之一。我院以妇科为优势学科,在疾病治疗同时更注重对女性的关爱,因此我院领导非常重视PAC项目建设,于8月29日举行了PAC启动仪式,主管PAC项目的王燕平副院长主持,谷东阳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省内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同步宣传报道。妇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有专门的集体宣教场所,并由专业PAC宣教人员针对人流手术的风险、避孕措施及术后恢复等进行现场宣教,有效提高了女性及其伴侣对主动、科学、合理避孕的认知。
    据悉,人工流产已成为影响我国广大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每年平均有800-1000万次人工流产,重复流产率高达55.9%,其中3次以上频繁流产比例为13.5%,重复流产率高、间隔时间短、高危比例高成为了我国目前人工流产的一大特点。这种严峻的人工流产现状正日趋“常态化”“年轻化”。流产及重复流产给女性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包括如出血、感染、穿孔、以及引发慢性盆腔炎等并发症,还会大大增加女性不孕的几率,以及妊娠中晚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等引起产前产后大出血危机母婴生命的危险因素。因此立即展开科学避孕和生殖健康指导刻不容缓。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有专门的流产后关爱(PAC)指南,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开展了PAC项目,在全面实施PAC服务的国家中人工流产率下降25%-50%。为了改变我国女性人工流产现状,2011年9月,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人民日报人民网共同发起了“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公益项目,并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同期成立的“伊爱基金”为支持,以《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指南》为指导,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开展PAC优质服务医院建设工作。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已在全国30个省市区的170个地级市,开设486家规范化咨询关爱门诊,逐步提高女性及其伴侣对流产后高效避孕的认知,预计每年将有超过150万的育龄女性从中获益。
    “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PAC)项目”旨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中设立一批PAC优质服务示范门诊,通过制定并实施“流产后关爱(PAC)优质服务”标准,建立标准化的PAC服务模式,为流产后女性提供科学的避孕宣教和咨询服务,促进流产后高效避孕措施的落实,降低重复流产率,提高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