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人物访谈 | 市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贻勇:用心用情守护“生命中枢”

2024-08-16 10:29党政办

崇尚人文精神 彰显医者仁心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贻勇

人物访谈

2024

正在问诊的张贻勇教授

 

 

 

01

 

 

请问您从事神经内科工作多少年了?是什么原因促使您选择了这个专业领域?

我于2004年毕业,起初从事急诊及内科工作。如今,人们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特别是中国步入老年社会后,卒中的发病率大幅上升,其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然而,通过积极的卒中预防、管理以及高效的卒中急救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等,为百姓谋福祉。基于此,我在2012年毅然选择了神经内科这个专业领域。

 

02

 

 

在您的从医生涯中,遇到过的最具挑战性的病例是什么?您又是如何成功应对的?

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病例最具挑战性,这类患者重度残疾及死亡的风险极高。常规的药物治疗,哪怕是早期的静脉溶栓,效果往往也非常有限。自2015年起,国际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大血管闭塞患者,急诊取栓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我深入钻研这一领域新知识,并分别于2017年、2019年,先后在国内领先的神经介入基地进行全脱产学习,各为期1年。学成归来后,带领介入团队开展相关工作。

2023年,我接诊了一位肺部咯血、房颤患者,患者因突发意识改变5小时急送来院,综合病史考虑心源性栓子导致基底动脉大血管闭塞,第一时间启动卒中绿色通道,急诊头部影像学评估,患者脑干病变相对较少。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使用抽吸取栓,一次抽出5*10ml血栓,血管再通,患者因梗死时间较长,醒后肢体偏瘫及吞咽障碍明显,期间出现卒中肺部感染等合并症。积极联系重症、呼吸、营养、康复等多学科联合会诊,加强术后管理,病情稳定后每日鼓励、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住院1月后患者基本恢复,能够独立行走及进食,日常生活基本不受累。此类情况基本上九死一生,通过开展新技术,联合多学科卒中团队,最终让患者“再立人生”。

 

03

 

 

对于神经内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发展,您认为哪些将会对临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神经内科领域有诸多新的技术与研究,比如:老年痴呆治疗、脑损害后脑干细胞移植等等。但常见病的卒中防治仍是重中之重,即使是科技及网络发达的今天,其知晓率、及时救治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人工智能普及到每个人的健康管理与各种疾病预防、急救中,尤其是个体化及实时监控个体数据,切实促进大众对健康的关注,提升对急救的识别、应急响应与处理能力,将有效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

 

04

 

 

在诊断和治疗神经内科疾病时,您如何平衡经验和新技术的应用?

经验是稳定的既往新技术,新技术是新质生产力,两者互相促进及转化。对于患者来说,技术只是一种治疗手段,要在安全的基础上,选择更实惠、更低并发症风险的方案。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对于经验优先使用;对于新技术,严格掌握适应症,充分做好各种预案,同时充分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诊疗方式,与患者及家属携手合作,为患者选择最为合理的治疗方式,这才是对病人最理想的治疗措施。

 

05

 

 

您在工作中是如何与其他科室协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性治疗方案的?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采取会诊、多学科诊疗模式(MTD)、高危人群随访等方式进行协助管理,后期也进行反馈;同时选取部分代表性疾病进行专题培训与沙龙活动,提高整体技术与管理,达到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整体方案的目的。

 

 

06

 

 

您认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内科医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技能?

一名出色的神经内科医生,应当具备广博宽厚的医学知识、精湛专业的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果敢的决策,更要有一颗仁慈的爱心。

 

 

07

 

 

能否谈谈您在培养年轻医生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总结来说就是鼓励,积极引导;包容,及时反馈。对于经典及特殊病例,加强学习,定期总结经验教训并推广。不管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性。同时关注年轻医生的生活及心理,及时引导调整,并做出力所能及的支持。

 

 

08

 

 

对于患者和家属,您认为他们在面对神经内科疾病时,最需要了解和注意的是什么?

他们最需要明晰的是疾病的急救知识、健康管理意识、预期效果及预后等。比如:脑梗死急诊溶栓,能够显著降低致残致死率,而后期的康复与管理,则能明显减少卒中的复发。

 

 

09

 

 

能否分享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患者康复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对您职业生涯的影响?

有一位56岁的卒中患者令我印象极为深刻。他既往有吸烟、饮酒的习惯,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且控制情况不佳。因突发肢体偏瘫入院,遗憾的是错过了溶栓时间。经过内科治疗,患者症状有部分好转,但仍不能独立行走,需要依靠轮椅,饮食也需要他人喂食。与他持续沟通卒中康复及预防手段后,他立即戒掉了烟酒,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运动。3个月后,能够独立行走;6个月后,吃饭等日常能力不再受限,并且一直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目前已基本返回工作岗位。这个案例让我感触颇深,它让我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预先设限,没有戒不掉的烟酒,也没有命中注定的结局,时刻保持开放进取的态度,技术上无止境,优质服务亦无止境。 

 

 

 

10

 

 

面对日益增多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您认为医疗体系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是要强化大众的健康意识,促进疾病科学认知。二是各级管理者要为一线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系统性减负与保护,让他们能够安心回归到病人身上。三是为病患提供就医便利,减少繁琐手续,同时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END】

文章来源 | 黄慧婷

文章编辑 | 刘滔

一审 | 陈平平  二审 | 陈荣梅  终审 | 刘德华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医院微信公众号
医院微信订阅号
官方视频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