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风眼”中 向险而行的“超人”——湖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三医呼吸与危重症科室蹲点手记
2023-01-13 09:09党建办
湖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三医呼吸与危重症科室蹲点手记
时至岁末年初,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刚刚经历了奥密克戎感染高峰的郴城,正在经历危重症高峰的冲击。
1月3日下午1时,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室主任谢阶飞结束门诊值班回到科室办公室,匆匆扒下几口已经变冷的盒饭,食之无味。
午休时,电话不断的谢阶飞
在病房来回穿梭的谢阶飞
“谢医生,还有床位吗?”
“谢医生,这里有位患者呼吸急促!”
“谢医生,桂阳县转诊2例白肺重症,请做好救治准备!”
……
谢阶飞为重症患者排痰
1月3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满了重症患者
该科室的医生护士均用“累趴了”来形容自己近期的工作。
谢阶飞告诉记者,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科室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接治的患者80%以上都是新冠重症,且大部分是患有糖尿病、肾衰竭、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每张床都是重症病人,都是要翻身插管或上机器,劳动强度都翻了几倍,工作强度很大。全科室5名值班医生、21名护士都超负荷冲锋陷阵。节假日不休、带病上岗已经是常态。”
80%的新冠患者为80岁以上的老人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无法准点下班的呼吸人
“元旦节值晚班的那天,我隐隐约约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内心骤然升腾出一股明媚的欣喜和感动。作为患者信赖的专科人员,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不能倒下,我得看着患者们平安走出医院的大门,看着身边的同事都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罗莉的眼里闪耀着星光。
新年第一天,为了节约通勤时间,骑着电动车来上班的唐龙辉主治医生在接听患者电话时,不慎从电动车上重重摔下,无法行走。谢阶飞命令他卧床休息。可拍完片子,发现只是韧带拉伤、并无骨折后,唐龙辉仅休息了半天又拄着拐杖出现在患者床旁。
拄着拐杖查房的唐龙辉医生
不断有新患者涌入的护士站
给患者换药的护士长何敏
忙得不可开交的呼吸科医护
“爷爷,您趴着睡,我来帮您排痰,上呼吸机。”在下沉一线查房会诊的院长张声霆主任医师的指导下,39岁的呼吸治疗师陈文熟练地为81岁的何添珍老人完成俯卧位通气、排出浓痰。老人精神状态良好,也能积极配合护士。
4天前,他从桂阳县人民医院转诊过来时,喘不上气、不能说话,呼吸机也不耐受。陪护的女儿告诉记者,老人一度表示太累太难受,有轻生的念想。在市三医救治3天后,病情明显好转。“这里的医生护士服务很贴心、技术很精湛!”戴上呼吸机的老人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为市三医呼吸科点赞的何添珍老人
下沉一线,亲自接诊的院长张声霆

“目前,我院已经探索相对规范成熟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走在领先地位,即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按照年龄阶段、是否有肺部基础病、是否高危等因素进行分层分级管理,打破按学科、按专业收治患者的常规做法——没有基础疾病的轻症患者分流到非呼吸专科如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等;有高危因素、高龄、病灶范围大、氧合差的就诊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意味着每个呼吸科医生都身兼数职,要管理科室的病人、完成全院的会诊、要坐门诊收治病人,还有操作支气管镜等手术。” 谢阶飞坦言,压力很大,但越是困难的时刻,越能体现呼吸人的担当。

“面对短时间内涌入的大量重症患者,我们很多的医生都需要快速加深了解、学习新冠的诊断和治疗。在每日交接班的晨会上,我会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对前阶段救治经验进行分享,对最新的指南进行学习。新冠救治在全世界尚未形成成熟的救治体系和经验,只能靠我们一线临床医生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院长张声霆是郴州市呼吸与危重症疾病及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领军人物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合影
2015年以来,科室每年派到下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帮扶的人次逐年增加达15%以上,通过讲课、下乡支教、查房、会诊、技术指导、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对基层和帮扶医院开展巡回医疗指导和定点指导,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召开基层适宜技术推广培训8次,并开展双向转诊合作,利用定点指导、手把手帮扶、上级转诊、学术交流、构建基层医联体等手段,发挥该学科优质医疗资源的好处,提高当地呼吸常见病、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能力。
有市、区和医院的鼎立支持,在湖南省(省级)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推进中,科室奋力加强专科建设,积极构建成为区域重大突发公卫事件的医疗救治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应急服务平台,带动郴州地区呼吸疾病医疗诊治水平发展,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省市级区域化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