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卒”先登 他们做到了高于国家标准!
2024-10-31 08:15党政办
机械取栓手术中
01
潜伏你我身边的危急重病——脑卒中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人数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病患家庭将因此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身心痛苦。
一旦出现肢体无力、麻木、头晕等疑似脑梗征兆,及早识别并为医生救治赢取时间至关重要。早一分钟进行治疗,就可以挽救190万大脑神经细胞;盲目拖延,轻者致残,重者丧失生命。
急性脑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发病4.5小时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4.5小时)或机械取栓(4.5小时-24小时)。
卒中救治需在每一个环节争分夺秒。
DNT(即病人抵达医院,医生完善病史、体格检查、抽血检查、完成CT扫描到启动溶栓治疗的时间)在国家标准60分钟以内,每加快30分钟就可能让严重残疾和死亡几率降低10%。
02
更快、更精进——市三医院卒中中心
35分钟,这也是市三医院卒中中心2024年DNT的平均时间,优于国家标准25分钟。
数字背后,凝结着医院和卒中中心急救团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密码。
2017年,市三医院成立由院长牵头、神经内科主导、汇聚了神经外科、急诊科、m、影像中心、检验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卒中中心。该院神经内科是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疗联合体及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专科联盟单位。
此外,医院为卒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64排和256排CT、心电图室、1.5T+3.0T磁共振、多功能彩超室、介入导管室等,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预防、筛查、急救、治疗以及后期康复与高危因素管理的全病程服务。
中心开通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紧密合作,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
“急诊科发现疑似病例,第一时间告知神经内科,并启动卒中绿色通道,迅速进行抽血、体格检查,神经内科专科医生急速赶到急诊科,进行初步评估后会全程陪着患者做CT以及后面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优先,同时争分夺秒同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沟通、分析利弊,确保第一时间可进行溶栓手术。”神经内科主任医生张贻勇说,科室每个月都会对当月实施的手术进行总结复盘,分析薄弱环节,研讨改进方案,“只有DNT越来越短,才能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2019年,市三医院被认定为湖南省卒中地图医院之一;2022年,荣获湖南省介入先锋奖;2023年,与北湖区21家基层医疗机构成立北湖区卒中联盟,共同持续开展脑卒中防治工作,对全区急性卒中患者进行急诊上转急救,稳定后下转基层医院康复及管理的分级诊疗。
近年来,卒中中心开展的关键治疗项目包括静脉溶栓、脑血管造影、急诊取栓以及颅内外血管狭窄及闭塞再通术、动脉瘤微创弹簧圈填塞和开颅夹闭手术等神经及介入手术。
刚刚过去的一周,张贻勇成功为一名80多岁的急性脑梗患者实施了急诊取栓术,为一名60多岁反复眩晕、血管重度狭窄患者实施了经桡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并为手术过程无特别不适感而惊赞。
机械取栓、脑血管支架置入都是一种复杂而精微的微创手术。在血管造影机(DSA)的监测下,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将血栓取出或将支架放置在血管狭窄处,使狭窄血管撑开,改善远端血供。
为及时接轨国内、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市三医院采取“请进来”集中培训、交流探讨,“走出去”脱产进修、参加学术论坛的方式不断拓宽神经内科医生的视野、精进医术水平。
“从桡动脉到颅外动脉,需要经过上肢动脉、锁骨下动脉、头臂干等多个血管分支,血管路径更复杂、操作难度更大,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但同股动脉入路相比,经桡动脉入路具有创伤小、舒适性高、并发症少、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等特点,深受患者接受和认可。”蒋龙飞介绍说。
03
重防范、治未病 任重道远
提升全区脑血管病防范及急救水平,市三医院卒中中心视为使命。
卒中虽然高发,但90%以上是可以通过及时识别、及时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来预防。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情越来越危重,提升一线医护人员和群众对卒中的认识愈发急迫。